本帖最后由 全字号 于 2012-8-19 13:36 编辑
我个人认为YY现时的图谱是比较准确和客观地反映出球拍的特性...对于爱好者来说....用什么拍应该说是有帮助的...
作为爱好者/业余者来说....我们自己在选拍的时候不一定按专业运动员来为自己选定球拍....专业运动员都是专业人才,经过特别的训练,骨格,肌肉都是我们爱好者/业余者不可能具有的硬件甚础...如果硬要根据专业运动员来为自己作参考...我个人比较建议参考双打运动员和女单的用拍....作为爱好者/业余者要据自己的特点包括个人经济条件,身体条件来选拍...有钱买贵...身体素质强的就更容易去驱动某几种球拍
先讲持控型的理解...其实这种概念应该是从以前的扎实手感分离出来的...持控型的球拍...我试过ARC-7...ARC-10....我个人就认为ARC-7是最忠实反映出来什么叫持控,就是击球一瞬间有一种粘住球的感觉让我更好地去控制出球的角度...但我个人认为ARC-7会相对于其他球拍来说,出球速度略为慢一些...特别相对ARC-10来说....ARC-7这种持控在被动或者打小球的时候的确是一种享受...但进攻的时候对于力量相当弱的爱好者来说不是一种福音,而ARC-10就相对来讲就平衡多了,ARC-10估计是爱好者在ARC-10与NS9900徘徊最多的,最纠结的....左边是更好的杀球表现...右边是更好的对抗表现....我个人就认为偏向喜欢后场进攻还是ARC-10...ARC-10的特点就是持控...能带来更精准的落点,结合偏小小头重的设计能获得更大的杀球效果....而象我喜欢网前封杀和平抽进攻的....还是NS9900(不久之后可以考虑NR800)...
然后是高弹型...是球拍制造的材质上特性应用...高弹的理解应该分为被动弹击与主动弹击...由于材质上的特性使用球拍更有弹性...而这种弹性又是可以视为力量驱动后的第二加速驱动....我们可以不可以理解为汽车发动机的技术....自然吸气+涡轮增压....主动弹击就是在对抗中利用对方的来球速度,自己击球力量加速反击过去,同时得益于球拍的高弹特性,可以用更小的动作辐度来达到加速效果,更利于自己下一步动作还原准备...我相信用过NS系列的球友一定很享受这种高速对抗,轻快压击对手的过程...
被动弹击...表现在被动情况借对方的击球力量来反击过去...嗯...用武术的说法叫借力打力...通常在接杀球...我深信用NS系列更容易挑得更后更高...而在对手网前封杀的时候更容易摆脱对手...我相信每一位用过NS8000,9000,9900的球友都很自信从不觉得自己一值受对方压制,都有可以在被压制中寻找反击与摆脱的机会.....但高弹带来的负效果是不好控制...除了NS7000...我觉得8000,9000,9900都需要更好的手感来把控...
分析ARC与NS的杀球差别....从图谱来看...ARC-10的头重点比NS9900要高...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ARC-10的杀球会更给力....再者我这样理解...NS系列都是高弹材质...所以击球的时候球脱离拍面的时候更快(我平时喜欢说的出球速度)...所以相当于爱好者来说...下压的时机把控不好...造成下压力度不够....
最后我讲的AT与VT系列...虽然YY没特别定义是哪一类型....我个人则为他们叫为强攻型...以前YY的旧图谱...Y轴上半区都是叫攻击型的...其实说到AT与VT我个人是认为爱好者最不应该选用的(O!!!给人骂了)....偏头重的设计虽然会造成下压力量的增大...同时也需要使用者用更大的力量来驱动....很多球友不知道我们在击球下压同时...手腕除了向下发力外...还受到一个击球的反挫力+击球后球拍的惯性力...头重的设计带来更大的惯性,这样更容易使到自己受伤...特别由于是技术动作不好的....目前我的球拍断了(NS9000S),用回以前的老拍MP-77...当年的MP-77图谱位置大概在AT-900P与VT-5之间...每次打完球我都觉得比以前更容易出现肌肉酸软...更致命的是反手回击更容易造成反胳膊(本身技术动作有点不好)....
或者有人说..专业运动员一样有用AT/VT打双打...特别是VT-ZF...现时是钻石组合在用...我之前已经说了...专业运动员是经过特别训练的...力量驱动...身体素质条件...都不是我们能所具备的....或者我准确点说...AT与VT...作为爱好者更应该慎重选用...
综合分析 ARC AT/VT NS/NR
使用难度 容易 困难 一般 主要反应手感...把控能力的表现
挥拍驱动 一般 困难 容易 主要反应主动和被动的击球表现,以及动作还原准备
运动劳损 不容易 容易 不容易 长期打球带来的手腕,手肘,胳膊的关节部位劳损
以前陈述仅代表我个人见解...请于之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