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去年总决赛开始,经过一整年的试用和测试,这项早已用于网球的技术终于在今年的总决赛上正式启用,尽管目前鹰眼还存在瑕疵,但已经大大减少了羽毛球场上的争议。
《新闻联播》关注羽毛球鹰眼技术 本年度的超级赛总决赛最引人瞩目的倒不是谁拿了冠军,而是一个躲在暗处却能够帮助裁判工作、保证球员公平的系统——鹰眼。从去年总决赛开始,经过一整年的试用和测试,这项早已用于网球的技术终于在今年的总决赛上正式启用,尽管目前鹰眼还存在瑕疵,但已经大大减少了羽毛球场上的争议。 以往羽毛球场上,一个球在界内或者界外都是通过司线和裁判的肉眼来进行判定,然而时速常常高达300公里的职业羽毛球比赛,人类肉眼难免出现偏差,因此一个球所代表的一分也难免出现偏颇。对于一个球是否出界,在每次大赛的重要比赛中总会引起一些波澜,曾几何时,也发生过林丹(微博 博客)、陶菲克等人不满意裁判判罚而摔拍走人的现象。 为了能够让羽毛球比赛更加公平公正,从几年前开始,包括林丹在内的许多球员都希望世界羽联(微博)能启用鹰眼系统,让自己在场上像网球运动员一样通过挑战鹰眼来切实看到球是否出界。而世界羽联也在听从了多方建议后开始进行鹰眼的有关测试,在去年年底的总决赛上,就表示在2013年将鹰眼正式运用到比赛当中。 今年1月的马来西亚公开赛上,世界羽联对两种能够应用到比赛中的鹰眼系统进行了测试,最终选定了“低速回放画面”技术,并表示在五月份的苏杯上正式启用。然而在吉隆坡所举行的苏杯上,由于系统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性的问题,球员还是无缘挑战鹰眼,其间只是启用了八支电子眼来帮助裁判判罚工作,还没有具体实施到运动员挑战回放阶段。 原本承诺会在6月正式启用的鹰眼系统最终未能成行,直到上周结束的总决赛上,姗姗来迟的鹰眼终于揭开了它其实并不神秘的面纱。羽毛球场上的鹰眼系统主要用于电视直播的即时回放,如果选手对司线或者主裁的判罚有异议可以提出挑战,但必须是在裁判做出判决及下一个回合发球前举手示意提出挑战。每场比赛每位选手有两次挑战机会,与网球相似的是,如果选手挑战成功则可以继续保留挑战机会。 本土作战的大马一哥李宗伟(微博),成为羽毛球历史上第一个挑战鹰眼的选手。在首战对阵王睁茗(微博)时,他就通过挑战鹰眼挽回一分,赛后他表示:“其实我也没看清楚回球,只是感觉没有出界,有些怀疑就提了出来。即时回放技术对球员都是公平的,让比赛显得更公正。” 但半决赛对阵丹麦选手约根森时,两人分别两次挑战鹰眼均告失败,李宗伟的感觉是:“系统现在还是有瑕疵,约根森示意挑战时,因为球速太快镜头就没有拍到,所以没法做出正确判断,导致他挑战失败。虽然是技术上的问题,但希望之后有所改善,会对球员比较公平。” 对于新启用的鹰眼系统,中国选手也很赞成。赵芸蕾(微博)就在朋友圈里更新了一条关于鹰眼的分享:“2013总决赛在马来西亚第一次试运行鹰眼回放技术,今天我也首次尝试了挑战鹰眼,感觉非常好。希望世界羽联能够尽快完善这项技术,这是对每个球员以及每场比赛公平的保证。鹰眼回放,给你个赞。” 世界羽联主席拉尔森则表示,在总决赛上如果鹰眼系统试用得好,从明年1月份的超级赛开始,所有的系列赛和重要比赛,鹰眼都要广泛使用。然而,这还不是世界羽联唯一的举措,除了鹰眼,世界羽联还在考虑是否进行优化计分制,拉尔森说:“除了现在的21分,还有15分和11分,我们会评断各自优劣,讨论是否会采用新赛制,让羽毛球更赏心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