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张军看来,现在的男双已经进入群雄逐鹿的阶段,近乎20多对组合都有拿世锦赛冠军的可能,任何一个夺冠热门则都有可能在第一轮遭遇滑铁卢。 8月4日至11日,2013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将在广州火热上演。为了备战本届世锦赛,中国队于6月底来到青岛,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集训。对于此前一直奔波在国际国内赛场的队员们来说,这次集训既是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机会,更是积蓄能量,向更高目标迈进的重要环节。集训期间,各单项组主教练围绕着打好世锦赛这一目标,对训练进行了周密并且颇具针对性的部署。通过集训,他们对队员们的状态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夏煊泽(微博):男单备战,心态是关键 从6月28日抵达青岛到7月26日结束,这次封闭集训总共一个月左右,相对来说时间比较充裕。教练组按照前几次备战大赛的成功模式,前两周注重队员的身体恢复和精神调整,后两周则主抓技战术训练,围绕实战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集训之前的印尼和新加坡两站公开赛,男单组的表现十分不理想,印尼站只有杜鹏宇打进8强,接下去的新加坡赛甚至没有人闯入前8。来到青岛后,我在组里开会讨论时,特别强调运动员的自我追求问题。年轻运动员必须提高对于自身的认识、高规格高标准的自我要求,如果要靠教练去盯、去逼,很难有真正的提高。林丹(微博 博客)也好,谌龙(微博)也好,都是严格要求自我的典范。 林丹今年第一次参加封闭集训。此前他虽然放了半年假,但一直保持着身体训练,对于他的手感、技战术方面的恢复我并不担心。他的训练安排和年轻运动员有一定差别,作为一名取得过如此辉煌成就的运动员,他有自己成功的一套东西,会坚持下去。就林丹来说,现在的关键还在于打球的动力和决心,是要争取世锦赛卫冕还是仅仅参与一下就可以了,不同的目标将直接决定投入的专注度和训练效果。 苏迪曼杯赛上,谌龙第一次担当队伍的核心,出战5场全部取胜,完成了任务。但不可否认的是,苏杯最大的意义是对于谌龙心理上的考验,如果从技战术发挥来讲,他并不在最佳状态。有媒体评价,谌龙在吉隆坡的表现是开启了“催眠模式”,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林丹有林丹的打法,李宗伟(微博)有李宗伟的特点,同样的,谌龙也不会去模仿谁。代表中国队征战苏杯这样的团体赛,谌龙首当其冲的责任就是确保男单这一分。当然,就像刚才提及的,他的技战术发挥确实没有在最佳状态,有时候,所谓的“催眠模式”也是迎战不同对手的战术需要。 这次世锦赛对于谌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谌龙本人来讲,他肯定是向自己的第一个单项世界冠军冲击。不过目标归目标,还是要扎扎实实地完成好每一堂训练课,过好每一天。 杜鹏宇和王睁茗(微博)占据了世锦赛的另外两个参赛名额。最近,杜鹏宇也成了人们口中的“千年老二”,但从教练的角度出发,我首先看到的是年轻运动员已经具备了冲击冠军的实力,只是还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王睁茗的打法特点在男单组独树一帜,他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稳定性,打得顺时如行云流水一般,遇到问题后也会一溃千里。因此,加强稳定性是王睁茗备战世锦赛的最大课题。 在广州,李宗伟依旧是中国男单的最大威胁。李宗伟的技战术水准无需多论,问题在于,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是否能够在比赛中最为合理地分配好体力精力。听说他在最近的训练中引入了高科技产品,我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训练手段和方式,但最终还是要体现在比赛场上。年轻选手方面,我认为印尼的苏吉亚托和姆巴卡有可能充当黑马的角色,两人都出道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最近的上升势头比较迅猛。 张宁(微博 博客):女单一姐出炉为时尚早 休完产假后,我是在5月底回到队伍,并没有什么陌生的感觉,毕竟此前一直关注着队伍的动态,她们每一次外出比赛都会给我发发短信、打打电话,保持着沟通。所以当我重新回到队伍时,对于她们的状况还是很熟悉的。 新奥运周期伊始,女单组在国际赛场的表现的确有一些起伏,但这样的情况非常正常。奥运会结束后,再优秀的运动员在精神、身体上都无可避免地会松弛下来,这是人之常情。一方面,我们的队员参加一些庆功活动,另一方面世界羽联(微博)的赛事又过于密集,让队员们在身体、精神上都没有足够的缓冲时间。国外选手虽然也参加了奥运会,但在各方面的消耗肯定没有中国队那么大,因此在比赛中会显得突出一些。 这次备战世锦赛的封闭集训,女单组的重点放在整体力量、能力的巩固和提升上,因为这就是当今女单发展的趋势。在重视能力的基础上,再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做出针对性的训练安排。 参加世锦赛的四名主力近况各有不同。王仪涵(微博 博客)受伤病影响,第一周无法正常训练。她还是腰间盘的老伤,有时候练得紧一点、累一点,就感觉不舒服,因此她在腰部的核心力量上还要极大地加强。李雪芮(微博)的左膝关节也有些问题,但整个训练计划还是完成得不错。她是新科奥运会冠军,尤其在苏杯以及最近几站公开赛中都表现不错,整个人显得非常自信。以前她最让教练组担心的体能问题,也随着比赛经验的丰富,能够在场上更加合理地分配。 从海南陵水集训开始,王适娴(微博)的训练就比较正常。她的打法和其他人不一样,技术好、拉吊跑动,但缺点是特长不突出,比赛的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应付别人的球。教练组现在要做的是加强她的主控意识,即便是在拉吊,也要更加主动。蒋燕皎(微博)是队里的老队员,无论是力量还是技术,都具备非常强的实力。但在整体能力上,她下降得比较多,要想在世锦赛上有突破,还必须具备那种“我要赢、我要拼”的信念。 最近几年,每到大赛,似乎女单领军人物的话题就会被媒体、球迷摆上桌面。在我看来,这几个人中间无论是谁最终能够在广州问鼎,谈论“一姐”也还为时尚早。在北京奥运会之前,谢杏芳(微博)和我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年龄,对于比赛的把控具备了一定的尺度和分寸,现在几个年轻运动员都还缺乏时间的历练,还显得稚嫩一些。比如李雪芮,去年的上升势头非常迅猛,但算一算,她也只是参加过一次尤伯杯、一次奥运会和一次苏迪曼杯而已,还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因此,我宁愿将广州世锦赛看作是她们成长的过程,迈向成熟的台阶。 在广州,中国女单的主要对手还是成池铉、拉差诺、内维尔、申克那几张老面孔,但切不可对国外的一些年轻球员掉以轻心。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国外年轻选手正在迫近我们,甚至个别人已经超越了我们同年龄的队员。中国队后续的梯队建设,我们还是要抓紧。这次集训,将邓璇等小将也带到了青岛,给了她们非常好的锻炼机会。而年轻选手的加入,也起到了鲶鱼效应,使得大队员和年轻选手互相促进。 很多人问我,当了妈妈后回到队伍,会不会变得“温柔”一些?我想说,只要站在场地上,我还是原来的那个张宁,非常严格认真地要求我的队员。因为只有一丝不苟地完成训练,才能在比赛中打得严谨,遇到困难临危不乱。教练就需要教练的气场,不能太温柔。但只要离开场地,就像此前4年一直做的那样,我就是孩子们的大姐姐、她们的家长。我很有信心,可以和队员们一起完成好世锦赛的任务。 张军(微博):男双格局已是群雄并起 这次世锦赛,男双共有4对组合入围,奥运冠军蔡赟(微博)/傅海峰(微博)、新科全英赛冠军刘小龙(微博)/邱子瀚(微博),以及两对年轻小将洪炜(微博)/沈烨和张楠(微博)/柴飚(微博)。 苏杯赛上,蔡赟和傅海峰遇到了挫折,但从刚刚结束的印尼和新加坡两站公开赛来看,他们的状态正在逐步反弹。在印尼公开赛上,他们是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输给 亨德拉和阿山;新加坡站则是止步4强。尽管两站比赛均没有闯入决赛,但他们的表现要比5月苏杯赛时好很多。 吸取了苏杯赛的教训,青岛封闭集训期间,我们把他们的训练重点放在恢复两人比赛中的对抗能力上。尤其是蔡赟,和陵水集训时相比,参与全队合练的时间明显增加了。在恢复对抗能力的基础上,强调他们的发接发以及创造进攻机会的手段。从新加坡赛可以证明,傅海峰和蔡赟还是应当以进攻为主,单纯地依靠防守赢不了球,因此要将两人创造进攻机会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苏杯赛后,外界纷纷谈论“风云”退役的话题。蔡赟和我也做了沟通,表示至少到明年亚运会之后才会考虑退役。我相信他的能力,只要保持好状态,他和傅海峰绝对还是中国队的第一男双。 刘小龙和邱子涵是本赛季迄今为止男双组表现最为出色的,不仅拿到了全英公开赛金牌,更在苏杯赛上有着堪称惊艳的表现。不过由于比赛较多,邱子涵在印尼公开赛时受伤了,这次封闭集训的前一周没能正常训练。他们两个人已经具备了冲击力,现在他们要考虑的是,当对手开始重视你研究你之后,该如何应对?教练组目前的想法是以不变应万变,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哪一对国外组合拿出了一套真正对他们有威胁的办法来。另一方面,从刘小龙和邱子涵自身来说,要进一步加强打法的熟练性与连贯性,提高左右手连续攻击的效率。 柴飚和张楠能够入围世锦赛让教练组比较意外。在教练组原本的计划中,新奥运周期的前半程张楠会以混双为主,到2016年奥运会积分赛开始时再参加男双比赛。既然报上了名,张楠和柴飚肯定会全力以赴。通过本次世锦赛,教练组也借此机会观察张楠在兼项时的体能状况。 外界很多评论认为,李龙大/高成炫和印尼的亨德拉/阿山将是中国队在广州的最大拦路虎。的确,通过将近一年的磨合,韩国组合逐步产生化学反应。李龙大原来是防守偏多,现在慢慢更多地发起主动进攻;高成炫与柳延星配对之时强调速度快,如今也逐步适应李龙大的节奏。两个人互相迁就、渐入佳境,除了一两站比赛发挥失常外,他们多数时候都杀进了决赛,世界排名悄然爬升至第一。同样的,亨德拉和阿山这对老少搭档也是状态火热,在印尼和新加坡两站比赛中均淘汰了蔡赟/傅海峰。 其实,除了这两对组合,谁也无法保证丹麦的鲍伊(微博)/摩根森不会在广州重现他们去年底时的状态,而 陈文宏和 古健杰也有实力充当黑马的角色。照我看来,现在的男双已经进入群雄逐鹿的阶段,近乎20多对组合都有拿世锦赛冠军的可能,任何一个夺冠热门则都有可能在第一轮遭遇滑铁卢。临场发挥的好坏、心理状况、场地的风向以及球速等,都能够成为影响胜负的因素。 混双方面的备战,主要还是突出张楠/赵芸蕾(微博)、徐晨(微博)/马晋(微博)的主力位置。相比于男双,混双不存在集团优势,这一点是下一个阶段我和刘永的工作重点。目前,中国队中现成的混双配对确实少了一些,但我们不缺乏有潜力的苗子,比如柴飚、鲁恺、刘成都可以尝试一下。 刘永:世锦赛女双不容有失 从1996年葛菲/顾俊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金牌以来,女双就再也没有丢掉过重大比赛的桂冠。这次世锦赛是自1987年以来首度在国内举行,对于女双组来说,目标只有一个——冠军。 4对组合于洋(微博 博客)/王晓理(微博)、田卿(微博)/赵芸蕾、马晋/汤金华和包宜鑫(微博)/钟倩欣(微博)担负起守住中国女双荣誉的任务。此前,苏杯赛紧接着全运会预赛,然后又是马不停蹄地飞到东南亚,如此紧密的赛程让队员们的消耗很大。在印尼公开赛上,于洋和王晓理到后面有些体力不支,实在是打不动了,决赛输给了成淑(微博)/包宜鑫。因此,对于于洋和王晓理来说,非常需要这次封闭集训。尽管于洋刚到青岛就感冒了,耽误了半周左右的时间,但我相信,只要接下去能够正常训练,她一定能在世锦赛前达到最好状态。 通过苏杯赛可以看到,王晓理越来越成熟。苏杯四分之一赛对阵印尼时,女双组是绝对输不起的。虽然印尼组合的实力并不是特别强,但终究也处在第一集团,在那种大赛氛围里,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很有可能因为心态的偏差而被忽略不计。加之吉隆坡是中国女队的伤心地,2010年的尤伯杯就是丢在布特拉体育馆,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洋和王晓理能够干脆利落地赢下比赛,充分说明了问题。于洋已经连续获得两届世锦赛女双冠军,搭档分别是杜婧(微博 博客)和王晓理,这次她非常有希望实现个人的3连冠。 田卿和赵芸蕾是另一对夺冠热门,如果两人能够登上最高领奖台,将成为女双大满贯选手。伦敦奥运会后,两人一度拆对,现在重新配到一起,虽然还具备了很强的实力,但毕竟大半年没在一起,配合上还需要加强。两个人最大的优势是场上显现出来的王者气质,在刚刚过去的新加坡公开赛决赛上,两个人在没有配合基础、训练基础的情况下,能够顶住日本的松友美佐纪/高桥礼华强有力的冲击,靠的就是关键时刻的这股气。不过,由于田卿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缘故,她和赵芸蕾这次只有两周多一点的磨合时间,比较紧迫。 对于年轻组合马晋/汤金华和包宜鑫/钟倩欣来说,世锦赛就是去冲击。伦敦奥运会后,马晋与汤金华组合在一起,两个人在去年年底表现出了非常强劲的势头。但新赛季开始后,两个人的特点逐步被对手熟悉,一旦配合间的漏洞被对手抓住,她们的比赛就非常难打,因此最近几站比赛的表现出现了较大的起伏。正常来讲,包宜鑫和钟倩欣并没有资格参赛,这次替补上去,教练组也非常意外。但无论如何,能够参加世锦赛对于年轻选手来说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钟倩欣自去年膝关节手术后一直没有参赛,要消除受伤的阴影必须通过比赛来完成。在去广州之前,队伍也安排她们去打了美国公开赛,让她们寻找一下实战的感觉。 几个女孩子中,马晋和赵芸蕾需要兼项混双,但我并不担心她们会出现体力、精力方面的问题。对她们来说,现在主要还是应注意防伤防病,只有在控制好伤病的情况下,她们才能执行好既定的训练安排。 放眼当今混双组合,中国两对选手的整体实力依旧略胜一筹。主要对手都是老面孔,包括印尼的 纳西尔/阿玛德、丹麦的尼尔森/彼德森、韩国的高成炫/金荷娜。尤其是韩国组合,已经连续两次战胜了张楠/赵芸蕾。针对高成炫这样的打法,张楠必须要有突破,张军在这阶段的训练中已经着手实施。 文、李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