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全运会,北京羽毛球队的成绩并不理想。男团位列第9,女团小组没有出线,在单项赛中,男双和混双均取得第5名已经是最好的成绩。因此,没有人认为北京队是一支强队。 2011年,经过2年的不懈努力,北京队在全国冠军赛中斩获团体冠军,这是北京队建队以来第一次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冠军。同一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中,北京男团再一次杀出重围,勇夺冠军。一年内两获冠军,北京队的风头一时无二。不过,在这些比赛中,国家队一线队员都没有参赛,使得这两个冠军的成色立减不少。 2012年的全国锦标赛,因为涉及到2013年全运会预赛的排名,绝大多数国家队主力都回到地方队出战。在这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全运会预演的激烈对决中,北京男队杀入决赛,最终斩获银牌,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是一支毋庸置疑的强队。 从第11届全运会的成绩不佳,到夺得第一个团体冠军,再到跻身强队行列,北京队正一步步书写着自己的辉煌。 卧薪尝胆,男团稳步前进 2009年,北京男队以一支年轻的队伍出征全运会。那时候,队里岁数最大的吕轶刚24岁,张楠(微博)、杜鹏宇等日后的世界冠军也不过初出茅庐。在其他队老将当道的情况下,北京队靠小鬼当家,着实算得上另类。 在上届全运会小组赛中,北京队表现出色,仅以小分的差距屈居第二。可进入第二阶段比赛,北京队经验不足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在对阵香港队前,一号男单吕轶突然受伤,即便如此,拥有杜鹏宇、陈天宇、张楠、陈智贲等多位国手的北京队实力仍不弱。不知为什么,北京队却集体没了状态,输在香港队手下,最终只位列男团第9。北京队总教练田俊宁说:“那场球如果赢了,根据后面的赛程,我们进入四强甚至走得更远都是有可能的。”那届全运会,给北京队留下的是遗憾。 不过,遗憾并没有影响到北京队的士气。为年轻交学费,这也是情理之中的。经验不足是劣势,但年轻却成为他们最骄傲的资本。全运会的遗憾很快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经过2年的默默努力,2011年,北京男队迎来了井喷似的一年。 首先在5月举行的全国羽毛球冠军赛上,北京队异军突起,在决赛中击败浙江队,勇夺混合团体冠军。这是北京队队史上首个全国比赛的团体冠军!在那次比赛中,吕轶和乔斌为北京队包揽了男单冠亚军,谢婧/于小含在女双比赛中获得亚军。在随后进行的羽毛球甲级联赛中,北京队又一次夺得冠军。9月,北京队在主场迎来了全国锦标赛团体赛。在这片兵家必争之地,北京男队延续了之前火热的状态,从小组赛开始7战全胜,以不败战绩问鼎。一年两冠,北京男队一举把没有全国团体冠军的尴尬纪录抛到了身后。 不过北京男队并没有因此而自满,他们心里清楚,国家队一线球员都没有参赛,这些成绩不能完全代表各队的实力对比。2012年的全国锦标赛团体赛由于关系到2013年全运会预赛的排名,各地方队都召回了国家队队员,可以说本次全国锦标赛在很大程度上是全运会的预演,也是北京队四年磨一剑最好的试金石。 赛前,田俊宁对比赛有两个期望,第一希望队伍能够打进前四,这样对全运会预赛的排名有利;其次,由于一些老将退役,这次比赛是北京队考察队伍、为全运会磨合阵容的绝佳机会。 最终,北京队闯进了决赛,但是输给了实力更加雄厚的福建队,获得银牌。对于这个成绩,田俊宁很满意,他坦言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可是对于考察阵容,田俊宁却不太满意。现在的北京男队,单打有杜鹏宇、吕轶、乔斌,人员储备和实力上都没太大的问题,可是在双打上只有张楠一位顶尖选手,如何配置双打阵容,使现有的双打实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田俊宁最想在比赛中尝试的。由于双打队员于小渝等队员意外受伤,田俊宁计划好的尝试不同搭配的计划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在与福建队决赛的最佳考察机会中,北京队的双打没能派出最理想的阵容。从备战全运会的意义上来说,这没能达到北京队的预期目标。 不过从本次锦标赛,北京队最大的收获就是看清了队伍和其他强队之间的差距。面对小组赛和决赛两次战胜自己的福建队,北京队意识到自己在双打方面还需补强;虽然在半决赛战胜了江苏,但田俊宁坦言,如果那场球江苏队因伤缺阵的陈金(微博 博客)上了,北京队获胜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 对于2013年的全运会,田俊宁给自己定了一个客观的目标:“比上一届有进步就行,进前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