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umache 于 2010-1-20 22:27 编辑
羽毛球是一项神奇的运动,无论是街边小孩用15元超市拍胡乱挥舞,还是专业胶地球馆里的高手们用着高端球拍奋力拼杀,它都能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而且,羽毛球的技术深度可谓无底洞,明明在身边的朋友中无敌手了,却又会发现在俱乐部里一分都拿不到,明明在俱乐部里成为常胜将军了,一次小小的交流赛就发现自己在场上只能疲于奔命去救球……无论怎么练习,似乎前面都会有难以逾越的阻碍,有些人可能就此放弃,有些人却认为这才是羽球的魅力,永远见不到实力的顶端在何处。因此,为了向更高峰攀登,不少朋友都开始了练球,为的就是能挑战自己的极限,从更高的地方体会不同的风景。
但是,练球也如攀登,路途漫长遥远,可能一路都索然无味,又满伏危险。天生就有毅力的朋友,能坚持下来固然好,但是我相信不少朋友都与我一样,不仅仅缺乏十足的根性,也没有充足的时间,不输别人的只有对羽毛球的热爱和渴望技术成长的心。那么该怎么办呢?中学之后就丢下羽球的我,从新拿起球拍发现自己连个小屁孩都打不赢,但是凭着自己以前正规练过一段时间球的记忆,以及自己冒出的一些小想法,我让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效果肯定不如正规训练,但是确实也比打野球来得实在快捷。这部分内容转移到了技术讨论区,链接可见3楼。
论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球打得好,就得先从球拍下手;想要球练得轻松,就得先选根好球拍。
从小时候用的木球拍,到高中换上碳素球拍,现在练球用得就是本文的主角,TSF100TI。
个人认为,练球用的球拍应该是有头轻,杆弹,扎实,稳定这些性能参数,原因我会附在图片后面的附述中,先上与老婆合拍的清晰大图,还没设计出好的LOGO,先随便DIY了一个。2楼会进行曾经练球时使用过几个拍子的横向对比,价位与100TI接近。
先来张出浴全身照,摄影棚子太难摆弄了,白毛巾伺候。
本来我是用老色TSF100TI的,但是已经光荣牺牲,个人感觉新色100TI配色更为明亮,更对胃口一些,毕竟老色太深沉,真的很训练拍。有的朋友认为新色不如老色,在本楼最后我会写下自己的感受。
ISO框型,没有98那样夸张的大方头,甜区自然不及98,但速度更胜一筹。
拍框边缘标有“MAXIMIZED REPULSION AND STABILITY”KASON官网没看到相关技术介绍,repulsion是斥力,也不是用中杆常见的单词flexible,根据字面意思猜测是拍框技术。旁边印着的“α Ti\"便是100TI的钛网,在此处配置钛网,能提升惯性力矩,同时不会增重拍头,使球拍具有更为强大力量和更迅捷灵敏性,也能起到稳定拍面的作用。
方形盒式拍框,头轻设计。拍子上好线和手胶后平衡点在286左右,头轻。之前我提到训练拍最好选用头轻的,我的理由很简单:头轻不容易累!同时更为灵活。练球是一项不停重复重复的活,没有一定次数的话,很难培养出好的击球习惯和球感。头轻拍不容易疲劳,可以让你进行更多次数的多球练习,同时头轻拍的灵活可以让你更容易体会到拍面不同出球不同的细腻感觉,在练习精准度方面也大有帮助。有的朋友认为,练球时用2U头重拍,或者专门的加重拍,在多球的时候还能顺便练习臂力,一举两得,我觉得这不太正确。力量应该留给力量训练,练球就是要练动作,练姿势,练球感球路,是需要大量重复的,头重拍消耗的体能多,在强度比较高的连续练习中很快就会耗尽体能,不仅容易受伤,而且一般人在体力不足的时候都会出现姿势变形,失误增加的现象(强如盖德,他打到后面体力不足时也是失误率剧增),这样多球练习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一直在重复着变形的姿势,越练越糟。
TSF100TI的钛网以及方形盒式拍框则是稳定性的保障。方形拍框结合了工型盒式和破风的优点,保证了稳定性之余也增加了挥拍速度,缺点自然是速度仍不及真正的破风框。拍框的稳定性能保证在练习中对落点的掌控,有利于培养正确的球感。同时甜区也较大。
KASON球拍的最大亮点一向都在于中杆,100TI也不例外。中杆上标着“HYPER POWER SYSTEM”,也正如此标,100TI的中杆爆发起来相当爽快。相较老色100TI,个人感觉新色的中杆更硬了一些,但是同时新拍的手感也木了许多,需要一定时间来开杆,经过一顿暴扣之后,100TI中杆的弹性才能发挥出来。头轻杆硬拍在发力好的情况下,扣球比头重拍来得更加畅快,不仅球速快,来球也较难判断。配合击球音好的球线,扣起来就像大炮一样。中杆优秀的弹性对练球也是有莫大的帮助,木中杆震手难掌控,100TI的中杆对力的传感比较直接,吸震也不错,击球爽脆,不会有疲软击球无力的感觉。
拍锥上有汤仙虎的签名,旁边是倒印的中杆号。锥盖没有特别的设计,这点有点遗憾。
中杆上印的参数。平衡点280mm-285mm,3U,进攻性和防守的数值是在正中的“0”上。
变脏了的白手胶。我觉得龙骨胶手感虽好,但是不利练球,毕竟一开始,手指变化较慢,龙骨也是有点阻碍的,如果没缠好,还容易产生些错误的指位,特别是反手时。用毛巾胶手感好,不过消耗大,普通的薄胶就是最好的选择,手感直接,指位移动方便,还经济实惠。不过这是买拍时送的,脏了就准备扔了。
T头部位。标着α Ti等字样,是拍框用料标识。这些标在这个部为未免太过低调。既然是用料好的话,就应该大方的标出来。
来几张侧面的:
T头仍是个硬伤。应该这里就是100TI的最大缺陷了。比较粗大,不仅风阻大,而且实际上的抗扭性也不太好,新色拍框似乎比老色细了,但是T头部位并没有改善。这部分技术KASON应该加紧改进一下。
比起老色100TI,新色的拍框线槽更深更细,这样出球应该更为清晰,手感更为直接。但是耐用性是否会下降,还有待考验。毕竟练球用的话,是否耐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有人认为拍框上的α Ti配重在小臂内旋外旋击球时用离心力作用,可以增加击球力量,我个人实际体会不太出来,见仁见智吧。
最后,惯例的底盖照和:
KASON的底盖文字设计真的不错,K字相当帅气,,
性能小结:
TSF100TI现在350-380的价位上确实是最具性价比的头轻硬杆拍,在现在头重拍横行天下的境况,实属不易。它延续了KASON一贯的迅捷灵动的风格,在此基础上提供了良好的击球稳定性和强大的爆发能力。在各项技术细节上,我的简单的体会如下(配合球线为24磅68TI以及26磅95):
高远/平高球:高远球自不当言,中杆优异的弹性带来的鞭击效果十分明显。在平高球方面,因为头轻和一些球拍设计,在应付连续快球上是有挥拍速度的优势,但是球速不如头重拍来得快和狠。
各种吊球:吊球实在是100TI的亮点,相当轻松,控制落点和球速比较容易。应该是得益于其稳定性。使用100TI练习吊球的话,很容易就能掌握到好的球感,事半功倍。配合68TI线,表现更为优异。
各种杀球:用100TI杀球,对发力和姿势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就是杀出一堆又飘又软的无威胁球。经过练习之后,100TI杀球就像点炮仗,一炸一个响。配合95高磅或者80,表现应该更为优异。
网前小球:得益于100TI的灵活性,网前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网前我觉得甜区莫名小了,没搓准就比较难掌控了。
平抽挡:虽说KASON的球拍经典的一贯都是轻灵迅速,但是100TI在平抽挡的表现并不是十分抢眼,进攻时颇具威胁,防守就有点慢了。毕竟不是完全的破风,出拍上还是有速度劣势。
其余防守挑/推:比较轻松,尤其是推球,很容易打出速度。难道这就是因为α Ti网带来的旋转效应?
综上所述,用100TI练球,确实是个不赖的选择。更何况100TI可以陪伴着我在羽球路上走很远,对于初中级的朋友来说,它都是一根好拍。新色100TI漆水更为靓丽,但听闻掉漆的问题没有改善,目前为止我的球拍是还未掉漆,希望它如我的98一样坚固耐用。同时新色的中杆有些改进,需要开杆了,估计有些朋友觉得新色不如老色,就是因为没开杆。不过100TI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抗扭性不强就是最大的弊病。同时出货质量参差不齐,漆水一致性比较差。我在买新色100TI的时候,特意跑去实体店挑选,发现老板拿出来的5根连号新杆号100TI,5根都不一样,主要差别就是在钛网那里,做工也比较粗糙,杆号深浅也不同,最离谱的是有一根100TI的线槽居然是旧款100TI的。要不是我确定这家店是KASON代理,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在买假货,既然杆号是连号,那么应该就是同一条生产线下来的吧,差异为何会如此大呢,实在是想不通。希望这只是因为一时的现象,以后能得到改进。 |
|